在全球新能源大战的风口浪尖,一项来自德国Fraunhofer ISE研究机构的最新研究给光伏行业敲响了警钟。根据报告,到2024年,单晶硅光伏组件的实测功率预计将比其标称容量低1.2%。虽说这比2023年报告的1.3%好了一点,但依旧是制造商标称容量的第八年未能达标。
自2012年以来,Fraunhofer研究所对来自15家光伏制造商的70,000个组件进行了测试,但报告特意指出,样本中不包含实验室性能能与产品铭牌容量完全一致的组件。因此,自2012年以来,这些组件的平均输出功率波动主要保持在相对较低的范围内,最高也不过比铭牌容量多1%,最低却少1%。
虽然2023年的偏差被认为是数据记录以来的最低值,但Fraunhofer的高层Daniel Phillip警示,数据如果能代表德国的安装市场情况,2024年16.2GW的新装机量中因组件性能下降而导致的发电量损失,将达到195MW,这几乎相当于“德国最大太阳能园区之一”的发电能力。
研究团队未详细说明导致实际功率下降的原因,但显然,随着全球太阳能项目在能源结构中日益攀升的占比,组件的效率与可靠性问题愈发凸显。Fraunhofer去年发布的研究指出,TOPCon组件面临“严重退化”挑战欧宝体育运动健康。而另一份来自Kiwa PI Berlin的研究则表明,美国、印度及老挝生产的组件最易出现性能问题,这不仅关乎技术,也与地区差异息息相关。
光伏行业正处于技术与市场的双重转型之中,如何确保组件的稳定性与可靠性,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。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,关注光伏组件的实测功率,变得尤为重要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